遠程開放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并伴隨著教學法的改進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向前發展的產物。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會推進遠程開放教育上一個臺階。以中國為例,在印刷技術和郵政通信為主階段,遠程開放教育呈現的是函授教育,在廣播電視技術為主階段,呈現的是廣播電視教育,進入21世紀,在現代信息技術為主階段,呈現的是網絡教育。
技術改變世界
今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智能技術與軟件技術等的發展,一路高歌猛進,異常迅速。它所產生的能量,遠遠超越了人類的想象,似乎正以其無所不能的力量,滲入到人類世界的各個領域、層面和角度,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地球變成了平的,成了村落;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線也已模糊不清;數字化生存、穿越時空、經濟一體化、教育國際化已成現實并正向縱深發展。而教育,包括遠程開放教育,也因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呈現出革命性的變化。
比爾·蓋茨曾經預言,以后“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質量最佳的授課內容,這些內容比任何單一的大學都強。”蓋茨認為,無論公眾接受的教育程度如何,都應對互聯網的各種資源加以利用。這一預言似乎正加速地變為現實。
在這樣一個網絡時代中,無論是生存還是發展,在戰略層面,“基于網絡”已經成為政府、機構、公司、企業的必然選擇。當然,教育也不例外。從實際情況看,世界范圍的在線教育機構正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生長,成為趨勢。據互聯網數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研究顯示,從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美國總共有235家在線教育公司吸收了13.7億美元的風投資金。而網民們也似乎越來越樂于接受在線教育或學習。
典型案例是可汗學院——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在美國創辦可汗學院,利用視頻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手段,一個人制作了有關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等科目4300多部教學視頻,全球有5600萬中小學生觀看他的教學視頻,每月600萬學生登錄網站,創造了一名教師、一臺電腦便招攬上千萬學生的“教育神話”。
傳統大學穿越圍墻
聚焦傳統大學,我們正在看到這樣一個景象:傳統大學正在努力借助技術的力量,開始穿越由自己壘起的圍墻,從象牙塔中走出來,從社會的邊緣走向社會中心。
在美國,受可汗學院的影響,2011年秋,斯坦福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的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課程面向公眾放在網上,超過190個國家和地區160,000人注冊了免費課程。由此引發了一場涉及全球的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運動。
2012年1月,塞巴斯蒂安·史朗推出Udacity平臺,將十幾門學生能依照自己的進度在網上完成的課程上網。2012年4月,斯坦福大學兩個教授創立Coursera平臺,與普林斯頓、斯坦福、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33所一流大學合作共建在線免費課程上線,4個月后學生數便突破了100萬,不到一年,來自世界各國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234萬,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聯手發布edX-網絡在線教學計劃,將整合兩校師資,共建在線課程,對修課學生發給修課證書和成績,第一門課“電子和電路”獲得了12萬名學生的注冊,2012年秋,第一批課程的學生人數已經突破了37萬。中國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于2013年5月正式加入EDX平臺,并于近期分別推出第一批面向全球的在線教育課程。
在歐洲,2013年4月,歐洲11個國家:法國、意大利、立陶宛、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英國、俄羅斯、土耳其和以色列的開放大學聯合推出的MOOCs網站www.OpenupEd.eu正式上線。提供不同學科40門課程,有12種不同語言的版本。
MOOCs對整個高等教育,包括傳統大學的影響巨大,就如斯坦福大學校長所說,它是“一場數字海嘯”,正席卷全球。未來,如果在高等教育領域出現顛覆性創新,MOOCs就是那條導火索。
透過世界遠程開放教育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教育,還有技術。今天,技術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完全是選擇,而是適應。在適應中求生存,求發展。世界遠程開放教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代。各國開放大學、開放教育機構,如果不借助技術向前發展,那么,結果將是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新戰略與新發展
眾所周知,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社會轉型日趨加速并面臨眾多挑戰。為實現“中國夢”,中國政府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對于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影響的教育,則提出要適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進一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斷改革發展,堅持育人為本,以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與此同時,強調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注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而在近期,則明確提出要實現“三通兩平臺”:“寬帶網絡校校通”、“教學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平臺,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在遠程開放教育領域,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建設以衛星、電視和互聯網等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及公共服務平臺,為學習者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條件,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制度,辦好開放大學。
為適應國家戰略發展、全民終身學習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需要,2012年,中國政府決定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基礎上,建立一所新型的大學,即國家開放大學,同時將北京、上海、江蘇、廣東、云南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開放大學。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選擇,是中國遠程開放教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
國家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重,面向全體社會成員,沒有圍墻的新型大學。它的辦學理念和宗旨是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形成。強調開放、責任、質量、多樣化和國際化。強調與其他大學、城市、社區、行業、企業等組織組成聯盟,合作辦學。強調與傳統大學“錯位發展”,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促進教育機會公平,促進國民素質提升。國家開放大學是辦在社會中的大學。
開放大學是教育服務國家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是促進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支撐!
(作者: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文章內容摘自其在國際開放與遠程教育理事會第25屆世界大會上的發言)